咨询热线:4008-6044-55 | OA | E-mail
晨会聚焦230808
日期:2023-08-29 12:32:49 | 作者:华体会最新地址

  非金属建材周报(23年第31周):政策密集出台,重视优质地产链企业配置机会

  智能驾驶行业专题-算法篇:AI赋能背景下看汽车智能驾驶算法的迭代金属行业8月投资策略:加息尾声渐近,看好顺周期金属品种

  医药生物行业2023年8月投资策略:短期扰动不改长期趋势,创新+国际化主线渐明

  建筑行业周观点:基建央企订单结构快速调整,海外电力和专业工程订单加速释放

  银行行业专题:增量资金在买什么? ——理解本轮风险偏好提升下的金融板块行情

  谷歌(ALPHABET)-A(GOOGL.O) 海外公司财报点评:广告增长强韧,AI布局值得期待

  顺络电子(002138.SZ) 财报点评:单季度营收创历史上最新的记录,LTCC等新产品表现亮眼

  宏观周报:宏观经济宏观周报-7月流通领域生产资料价格持续上涨指向需求持续好转

  7月流通领域生产资料价格持续上涨或指向需求持续好转。7月以来,国内和需求紧密关联的流通领域生产资料价格持续上涨,且涨幅逐旬扩大,表明国内需求持续好转。但7月以来聚焦生产端的国信高频宏观扩散指数表现却逊于历史中等水准,指向国内生产景气回暖趋势有所放缓。7月国内流通领域生产资料价格与国信高频宏观扩散指数的相反走势或反映国内生产企业对需求回暖的持续性存在一定疑虑。随着稳增长政策推进,预计后续国内需求回暖的趋势将进一步确立,届时国内生产端或也将迎来持续上升走势。

  本周国信高频宏观扩散指数A转为负值,指数B明显下行。从分项来看,本周投资领域、房地产领域、消费领域景气均有所回落。从季节性比较来看,本周指数B标准化后明显下行,表现逊于历史中等水准,国内经济景气回暖趋势继续放缓。

  2023年8月4日当周,国信高频宏观扩散指数A为-0.7,指数B录得103.7,指数C录得-2.8%(-0.8pct.)。消费相关分项中,全钢胎开工率、PTA产量均较上周下行,本周国内消费景气有所回落;投资相关分项中,焦化企业开工率较上周上行,螺纹钢产量、水泥价格较上周下行,本周国内投资景气有所回落;房地产相关分项中,30大中城市商品房成交面积、建材综合指数均较上周下行,国内房地产领域有所回落。

  (1)本周食品、非食品价格均上涨。2023年7月食价格环比或低于季节性水平,非食品价格环比或高于季节性水平。预计7月CPI食品环比约为-1.0%,非食品环比约为0.3%,CPI整体环比约为0.1%,7月CPI同比或继续回落至-0.3%。

  (2)6月国内经济企稳回升的趋势进一步稳固,国内生产资料价格随之上升。6月下旬国内生产资料价格开始止跌回升,7月上旬、中旬、下旬国内流通领域生产资料价格持续明显上涨。预计2023年7月国内PPI环比回升至正值,低基数下PPI同比或明显回升至-3.8%。

  航运:本周集运表现继续超预期,欧线在上涨大幅涨价后本周并未出现明显回落,且其他3条干线全部实现上涨,或意味着联盟的竞争格局正在改善,头部船东依靠自身更低的成本及更优服务带来的收入溢价,有望取得超越行业平均的收益水平,投资上,中远海控经过超景气周期,已完成了资产负债表的修复,如后续维持高分红,投资价值或已逐步体现。油运本周维持“钟摆”态势,原油运价下跌,但是成品油运价已实现连续4周上涨,当前来看,随着行业逐步由淡转旺,运价或开启主升阶段,逢运价下跌布局的胜率继续提升。行业供需改善逻辑从未改变,23年俄油禁令、中国经济复苏均将带来行业需求提升,而供给侧船舶老龄化及新订单缺失则保障了运价的向上弹性,预计年内运价高点有望超过22年,继续重点推荐海能、招轮、南油。

  航空机场:民航暑运运行过半,航班量继续保持高位运行。我们坚定看好民航上市公司业绩反转的趋势,继续推荐春秋航空、吉祥航空、中国国航、南方航空,关注华夏航空、中国东航。随着国际航线客流量的持续修复,枢纽机场的业绩表现也将进一步回升,推荐上海机场、白云机场,关注深圳机场。

  快递:展望疫情后时代的2023年,宏观经济和商业活动恢复、居民消费复苏、快递经营效率提升,叠加22年快递需求低基数,我们预测快递需求量开始上涨大概率恢复至双位数以上。首推顺丰控股,公司2023年有三大看点,一是时效快递增速回暖,二是资本开支继续下降、经营成本继续优化,三是鄂州机场航空转运中心投入运营。其次看好圆通速递,圆通管理改善的逻辑仍然持续,当前位置具有安全边际。此外,建议关注申通快递与韵达股份的经营修复速度。

  物流:密尔克卫23年的成长将由新投入仓库产能、国际化进展支撑,当前已过业绩压力最大的时间点,公司目前市值对应23年业绩不足20倍,维持“买入”评级。另自下而上推荐中蒙煤炭供应链龙头嘉友国际,公司Q1净利润2.02亿元,当前估值对应23年仅15X,继续推荐。

  投资建议:我们继续看好中国经济复苏带来板块整体景气度的提升。推荐密尔克卫、春秋航空、吉祥航空、中国国航、上海机场、招商轮船、中远海能、招商南油、嘉友国际、顺丰控股、圆通速递、韵达股份、京沪高铁,关注华夏航空、大秦铁路、广深铁路。

  非金属建材周报(23年第31周):政策密集出台,重视优质地产链企业配置机会

  政策密集出台,地方积极做出响应,促进房地产平稳健康发展。继7月24日政治局会议提出“适时调整优化房地产政策,因城施策用好政策工具箱”,并未再提及“房住不炒”后,本周有关政策密集出台。7月31日发改委发布恢复和扩大消费二十条措施,提出支持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做好保交楼、保民生、保稳定工作,推进老旧小区改造和超大特大城市城中村改造;8月1日央行和外汇管理局召开下半年工作会议,要求因城施策精准实施差别化住房信贷政策,继续引导个人住房贷款利率和首付比例下行;8月4日发改委、财政部等四部门召开新闻发布会,表示将在更好满足居民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等方面加强政策储备。近日一线城市北上广深均已响应表态,郑州、南京等地已出台有关政策。随着后续政策持续出台和逐步落地,有望进一步促进预期修复、提振市场信心,地产链相关建材有望持续受益。

  其他建材:近期地产政策密集出台,带动市场信心恢复,随着各地加快落实具体政策,建材产业链需求回升的态势进一步明朗。过去地产市场复苏进程反复,使消费建材供给端持续出清,竞争格局优化,头部企业持续优化收入结构,推进多渠道布局,市占率逆势提升。受益于上半年成本下降和市场占有率提升,部分消费建材有突出贡献的公司上半年业绩超预期修复。近期政策预期提升,有望使板块估值加速修复,建议把握注优质地产链企业估值修复机会,推荐东方雨虹、三棵树、坚朗五金、伟星新材、兔宝宝、科顺股份、铝模板行业。

  水泥:8月初,受台风和强降雨天气影响,国内水泥市场需求有所减弱。库存小幅回落但仍处高位,价格持续下行,局部地区借助错峰生产推动价格持续上涨。目前多地错峰生产、限电仍在持续,叠加旺季来临前需求逐步释放,价格有望筑底企稳;下半年水泥需求存改善预期,目前板块基金持仓和估值水平均处于历史低位,高股息率下具备有良好的安全边际,推荐海螺水泥、华新水泥、天山股份、上峰水泥、塔牌集团、万年青、冀东水泥。

  玻璃:①浮法玻璃:本周市场交投好转,伴随部分执行新国标,多地价格持续上涨。前期中下游备货有限,叠加个别厂生产受限,周内成交好转,价格持续上涨。目前下游在手订单相对来说比较稳定,价格具备一定上涨预期,建议积极关注旺季前需求释放和库存去化情况,推荐旗滨集团、南玻A。②光伏玻璃:本周国内价格暂稳,市场交投良好,局部低价货源减少。近期新单价格商谈阶段,部分玻璃厂推涨积极,组件厂开工虽有提升,但鉴于部分成品库存仍较高,需求尚且没明显放量,且玻璃厂家供应充足,预计交投持续好转,价格暂稳为主。

  玻纤:①无碱粗纱:本周粗纱市场稳价为主,个别厂报价小幅松动。目前在产产能平稳,库存缓增。后期计划外冷修产线或将增加,但现阶段池窑厂库存高位不下,在终端需求短期难有明显回升下,预计价格延续底部盘整趋势。②电子纱:本周国内电子纱市场多数池窑厂出货一般,周内电子纱报价平稳,电子布受下游PCB市场需求放缓影响,价格亦无明显调整,后续部分厂家存小幅调涨意向。下半年基建、风电景气度向好,叠加低基数下出口同比改善,有突出贡献的公司受益产品结构优势,盈利有望率先回升,推荐中国巨石,中材科技。

  维持“超配”评级。暑期出游继续验证行业景气度渐进复苏,上市公司中报预告整体趋势良好且有不少惊喜,目前板块整体估值也已反映悲观预期,维持板块“超配”评级。随国家不断出台提振经济和刺激内需的利好政策,企业的经营积极性有望进一步激活;且在国企改革背景下国有企业也都更看重利润考核,民企也在积极寻求各种商业模式的迭代升级。随着财报的逐季稳步改善以及悲观预期的持续消化,目前已确定进入较好的底部增持窗口。立足未来 3-6个月,兼顾业绩确定性、复苏次序、政策预期、主题投资、估值水平等,优选中国中免、北京人力、王府井、科锐国际、BOSS直聘、携程集团-S、东方甄选、峨眉山A、同庆楼、三特索道、华住集团-S、海底捞、君亭酒店、黄山旅游、广州酒家、海伦司、宋城演艺、天目湖、九毛九、锦江酒店、首旅酒店、同程旅行、中教控股、学大教育、行动教育、传智教育、海南机场、中青旅、奈雪的茶、呷哺呷哺、米奥会展等。

  7月社服板块跑赢大盘。7月政策面释放积极信号,7月下旬促消费20条等政策出台,板块跑赢大盘,其中中报业绩预告良好和预期改善的个股领涨,海底捞、呷哺、华住、王府井、九毛九、中免(港)等涨幅超15%。

  免税:海南离岛免税短期表现平稳,关注未来政策节奏。2023Q2离岛免税销售额94.2亿元/+46.2%,但较2021Q2下滑28.6%,客单价和转化率均有承压。6月离岛免税销售额同降27%。伴随出境游逐步复苏,建议关注国人离境市内免税店未来可能政策节奏,同时也跟踪未来海南封关政策情况。

  酒店:7月境内酒店REVPAR恢复超疫前,龙头相继披露中报业绩预告。据STR数据,7月酒店行业RevPAR超疫前9.7%(ADR+8.8%,OCC+0.6pct)。锦江酒店预计中报归母净利润5.0-5.5亿元,较2019H1降3-12%;扣非净利润较2019H1增3%-17%;预计国内持续复苏,海外仍拖累;首旅酒店预计中报归母净利润2.6亿~3亿元,较2019年同期-29%~-18%。华住集团境内酒店Q2RevPAR恢复至2019Q2的121%,显著好于110-115%的指引。君亭酒店:近期杭州滨江pagoda开业、首家君亭尚品酒店落地深圳。

  旅游:7月国内航班客运量超2019年、宋城场次超21年同期。7月国内航班客运量均超疫情前。宋城演艺7月场次明显超2021年同期,其中杭州、上海、西安、丽江、桂林等演出场次均超2021年同期。

  餐饮:2023年6月国内餐饮行业收入同增16%。瑞幸2023Q2收入62亿元/+88%,营收首次超过星巴克中国,且公司净利率16%+表现突出,季末门店超万家。星巴克中国Q2同店恢复79%,截至季末共6480家门店。7月,奈雪平均店效同比恢复100%,主品牌拟开启加盟。海底捞预计中报业绩不低于22亿元,超出我们前瞻预测,精细化管理效果持续显现。

  目前无人驾驶行业网络基础架构普遍为Input - backbone - neck - head - output。纯视觉方案的特斯拉自主构建HydraNet网络,在input端输入摄像头的原始图像数据,通过backbone层神经网络(CNN)提取图像特征,对特征赋予时间等信息做融合(BEV+Transformer),将速度、环境等感知处理结果传向各子heads再完成后续规控任务。目前行业通用的无人驾驶模型是存在感知、规划几个模型的分解式构造。

  特斯拉端到端模型有望引领行业。特斯拉感知层从CNN单head网络迭代,2021年引入BEV+Transformer,将多摄像头数据统一成‍‍俯视角度;2022年提出Occupancy Networks判断空间占用。规划层引入交互搜索,逐步增加约束条件(其他参与者博弈行为)做最优路径规划。2023年后特斯拉提出端到端无人驾驶大模型,将感知、规划多个模型融合成大模型,实现直接输入图像数据到输出转向、刹车等驾驶指令突破。减少中间模块训练过程,集中模型训练资源;避免数据多级传输误差,系统迭代速度提升,进化加速。

  国内逐步落地大模型。特斯拉软件领先,硬件8颗摄像头纯视觉方案,21年起逐步取消雷达;国内小鹏、华为4月发布BEV、Transformer、GOD网络等大模型,实现无高精地图智驾,理想6月发布Mind GPT、BEV等大模型,加速城区NOA落地。国内智驾硬件普遍11~12颗摄像头+5颗毫米波雷达+12颗超声波雷达+1~2颗激光雷达+域控,成本3~4万元,远期有望降至2万内。

  预计2025年中国带城区辅助驾驶的无人驾驶市场规模510亿元。我们预计2025年带城区辅助驾驶功能的无人驾驶渗透率将从目前0.4%提升到6%水平,市场规模510亿元。无人驾驶底层是机器取代人力,用户定价与自身成本相关,远期随厂商技术进步,产品供给曲线右移,稳态需求量持续增加。

  大模型推动智驾硬件变革。感知端重心转向视觉,摄像头像素提升,4D毫米波雷达上车;考虑成本、供应链安全,光传输取代电传输是未来方向。规划端数据要求提升,域控算力升级;执行端线控制动和线控转向是必经之路。

  投资建议:智能驾驶感知、决策、执行均有望受益。当前汽车智驾围绕数据流演进,算法在于整车,零部件涉及感知(数据获取)—决策(数据处理)—执行(数据应用)。特斯拉技术突破加速智驾方案迭代,围绕感知、决策、执行等布局的零部件厂商均有望受益。推荐决策层标的德赛西威、科博达、均胜电子;算法层标的小鹏汽车;执行层标的伯特利、保隆科技。

  交易政策利好,工业金属需求预期改善。中国工业金属需求普遍占到全球55%左右,即使考虑到以金属材料及产成品形式出口,国内需求也能占到全球38%左右。7月政治局会议传递了积极信号,国内需求预期改善;国外,美联储加息预期弱化,近几个月一致认为没有进一步加息压力,工业金属市场情绪好转。锡方面,佤邦大小矿山如期停产,截至8月3日当地尚未发布关于停产时长的具体通知,但即使复产,回到正常状态生产也需要1-3个月的时间来准备,此次停产的执行力度和时长可能超市场预期,叠加半导体需求已然浮现复苏迹象,看好短暂回调后的锡价中枢持续抬升。

  7月份锂价有所调整:7月末国产电池级碳酸锂报价26.45万元/吨,相较上月末下滑13.98%;国产电池级氢氧化锂报价25.25万元/吨,相较上月末下滑17.89%。目前在供给端,国内青海地区盐湖提锂产量正处于生产黄金期,锂盐厂多处于满产状态;四川地区受大运会影响,个别冶炼厂有停产或减产情况,整体产量略有波动;江西地区锂云母矿山开工逐步恢复,整体产量呈上涨的趋势;需求端,锂电产业链受成本压力影响,电池厂对正极材料压价意愿较强,且锂价向下运行的过程中,正极材料采购意愿降低,整体需求跟进不足,总体下游需求还未达到旺盛的需求状态,锂价在上下游博弈中稳中偏弱。另外在7月21日广期所碳酸锂期货正式上线万元/吨,而后期货价格先跌后涨,出现较大幅度的波动,对现货市场的情绪也有一定的扰动。

  7月份钴价先扬后抑:MB标准级钴7月末报价18.93美元/磅,月内涨幅5.46%;国产电钴7月末报价27.00万元/吨,月内涨幅1.89%;原料主流计价系数涨至63%-66%左右。供给端,今年上半年国内钴矿砂及其精矿进口量合计1.41万吨,同比+19.47%;钴湿法冶炼中间品进口量合计17.74万吨,同比+10.85%;需求端,欧洲市场进入夏休阶段,采购基本完成后需求放缓,而国内市场下游需求仍略显平淡,刚需采购为主,市场对远期供需格局信心不足,上下游企业对于当前价格存在一定博弈。预计钴价后市或偏弱运行。

  7月份镍价震荡上行:LME镍月末报价2.23万美金/吨,较月初上涨9.34%;沪镍月末报价17.23万元/吨,较月初上涨9.37%;国产镍铁(10%min)月末报价1110元/吨度,较月初上涨2.78%;国产电池级硫酸镍月末报价3.155万元/吨,较月初下跌6.52%。镍基本面偏弱格局下主要是由宏观情绪主导价格趋势,美国劳工部披露6月CPI同比增长3%,略低于市场预期的3.1%,美元指数回落刺激镍价上涨,另外美联储7月加息25bp符合市场的预期,后市还会不会加息仍有待进一步观察,国内宏观经济政策预期强烈,对金属价格形成支撑;而基本面,电解镍产量维持增长趋势,国内新建产能持续爬坡,需求端,电解镍消费环比有所回暖,不锈钢排产环比略有增加,新能源车三元材料需求恢复缓慢,总体市况仍表现平平。

  美联储公布7月FOMC会议声明,上调联邦基金目标利率25BP至5.25%-5.50%区间,符合市场预期。但后续加息与否仍存博弈,美联储会议声明就未来加息路径保持灵活性。声明指出最近的指标表明经济活动一直在以温和的速度扩张,就业增长强劲,失业率保持在较低水平;通货膨胀率仍然居高不下。委员会力求在长期内实现最大就业和2%的通货膨胀率,在评估适当的货币政策立场时,将继续监测新信息对经济前景的影响,包括劳动力市场状况、通胀压力和通胀预期以及金融和国际发展的数据。但随着经济降温,通胀回落,紧缩周期降温,金价或保持景气。

  2023年2月来,因稀土需求实际表现相对平淡,价格开始下降,到5月初氧化镨钕价格最低降至43.6万元/吨,后阶段性回升至50.4万元/吨,但因需求支撑不足,7月中旬再度降至43.0万元/吨。近期,需求表现仍较稳平淡,稀土价格处于筑底阶段。截至7月31日,氧化镨钕、氧化镝、氧化铽价格分别为47.1万元/吨,232万元/吨、720万元/吨,较6月末分别上涨1.8万元/吨、上涨10万元/吨、下跌111万元/吨。8月,北方稀土集团产品挂牌价格与目前市场价接近,氧化镨钕挂牌价为47万元/吨,较7月持平,托底稀土市场价。2023年第一批稀土开采、冶炼分离总量控制指标分别为12.0万吨和11.5万吨,较2022年指标一半均增长14%。短期需关注下半年指标情况。

  需求预期大幅改善。7月24日政治局会议提出,“适应我国房地产市场供求关系出现重大变化的新形势,适时调整优化房地产政策,因城施策用好政策工具箱,更好满足居民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并未提“房住不炒”,其后北上广深四个一线城市快速响应,地产释放积极信号下,市场情绪大幅好转。基建投资高景气持续。制造业PMI边际改善。高产量充分消化,库存保持低位。

  修复预期加强。短期来看,需求预期托底钢材市场价格,供给端减产力度将决定钢厂盈利空间,若平控政策逐步兑现,成本端利润有望向钢厂端让渡。钢铁行业有突出贡献的公司近年来持续开展降本增效、产品升级工作,在经历过原燃料价格的大面积上涨、需求断崖式下降等挑战后,盈利韧性得到持续验证。而目前大量钢铁股吨钢市值仍远低于市场重置成本,随各项刺激政策的推出,钢材料消费信心修复,有望带动估值修复。

  推荐组合:紫金矿业、洛阳钼业、西部矿业、金诚信、中国宏桥、云铝股份、明泰铝业、亚太科技、中金岭南、驰宏锌锗、锡业股份、华菱钢铁、赤峰黄金。

  风险提示:国内经济复苏没有到达预期;国外货币政策边际放缓幅度没有到达预期;全球资源端供给增加超预期。

  黄金:目前市场普遍预期后续不会继续加息,但仍存在不确定性,预期短期金价将随着经济数据变化不断调整。

  铜:周初国务院出台恢复和扩大消费20条措施,叠加欧元区二季度GDP增速略超预期,沪铜突破70000元/吨,随后惠誉下调美国信用评级,铜价高位回落。

  铝:云南电解铝大部分已复产,但铝锭到货仍然偏少,积极的政策信号也促使下游补库,库存继续维持低位,铝价走势坚挺。

  锌:认房不认贷政策落地、专项债9月底前发放完毕等措施改善了房地产和基建预期,黑色系商品走强,以镀锌钢为主要用途的锌随之走强。

  锡:8月1日佤邦如期停产,大小矿山全部关停,但尚未出台关于具体停产时间的通知,存在停产时间不及此前市场普遍预期的2-3个月的可能性,价格短期回调。

  镍:基本面偏弱格局下主要由宏观情绪主导价格趋势,近期国内宏观经济政策预期强烈,对镍价形成支撑。

  锂:锂电产业链受成本压力影响,电池厂对正极材料压价意愿较强,且锂价在向下运行过程中,正极材料采购意愿降低,仍在消耗原料库存,本周下游需求跟进较差,锂价在上下游博弈中稳中偏弱。

  钴:国内市场下游需求仍略显平淡,刚需采购为主,另外市场对远期供需格局信心不足。预计钴价后市或仍会偏弱运行。

  稀土:稀土市场上游生产所带来的成本支撑较为坚挺,但需求较为平淡,价格偏强震荡。短期需关注下半年指标情况。

  钢材:随着粗钢平控消息持续发酵,叠加需求侧再提积极扩大内需,钢铁行业情绪景气。

  钨:本周钨价在僵持近半个月后首次上涨,基本面变化不大,但市场心态略有好转,主要是由于对需求的利空有所消化。

  钼:月初钢厂进场招标积极性良好,同时欧洲钼铁价格止跌回暖,海内外原料端价格高位支撑,看涨情绪逐步升温。

  锑:目前下游市场表现仍然较为平淡,且冶炼端利润有限,锑锭产量有所下滑。但因原料供应有所缩减,对价格形成支撑。

  镁:周内镁价小幅回落,经历过月底补库之后,下游需求平淡,但原镁主产地仓库存储上的压力不大,工厂低价惜售。

  医药生物行业2023年8月投资策略:短期扰动不改长期趋势,创新+国际化主线月医药板块表现复盘:

  医药行业在7月份整体下跌0.91%,跑输沪深300指数5.39%。国信医药A股投资组合7月累积收益率是2.72%,跑赢申万医药生物指数3.63%(等权组合包括:迈瑞医疗、药明康德、爱尔眼科、新产业、澳华内镜、威高骨科、荣昌生物、金域医学、药康生物),国信医药H股投资组合7月累积收益率是20.44%,跑赢恒生医疗保健指数11.80%(等权组合包括:康诺亚-B、康方生物、爱康医疗)。

  随着上市公司逐步发布二季度业绩,我们得知医药行业呈现出创新高增长、刚需基本盘逐步恢复、海外保持韧性等特征。此外,有关政策也在一直在优化,上海、广东等地区都明确表态支持创新药械的临床使用及支付。回顾过往一系列的政策变化,虽然过程中有各种波折,但医药行业确实在十年左右的时间内发生了质变,目前已确定进入到了强调创新、合规,同时具备一定国际竞争力的新阶段。展望未来,我们更应对行业充满信心,优秀的企业经历各种变化的洗礼,其适应变化的能力和竞争力会慢慢的强,在打赢这场淘汰赛后将给投资者带来丰厚的回报。目前行业处于基本面向上(需求稳定可持续,优质供给涌现,落后供给持续退出),长期发展路径清晰(创新、合规、国际化),但短期有扰动的局面,我们大家都认为23年H2医药板块的投资机会大于风险,建议积极关注“创新+国际化”有突出贡献的公司,获得更高的长期复合回报。

  创新药:短期而言,创新是政策持续支持和鼓励的方向,不少重磅产品在持续放量中,同时进入到验证出海潜力的关键时间点,建议持续关注临床进度、数据读出、上市申请等事件,以及潜在的对外授权合作事项;在支付端,各地也在探索对于国谈产品支付的多种支持方式,针对未被满足临床需求的创新药能够轻松的享受到更优的定价以及更好的竞争格局。中长期而言,头部企业的差异化创造新兴事物的能力和对全球规则的适应能力快速提升,部分企业的产品已经具备国际竞争力,建议关注已上市产品或研发管线中拥有潜在重磅品种的优质公司:恒瑞医药、科伦博泰生物-B、康诺亚-B、康方生物。

  医疗器械:短期而言,关注“疫后复苏+集采预期带来的超跌反弹”两条主线带来的投资机会,推荐关注骨科板块爱康医疗、威高骨科、大博医疗,IVD领域新产业、安图生物、亚辉龙;中长期而言,关注具备“创新+国际化”潜力的平台型公司:迈瑞医疗、联影医疗、华大智造、南微医学、微创医疗、威高股份、惠泰医疗、沛嘉医疗等;以及产业链自主可控的上游公司:美好医疗、海泰新光等。

  生命科学上游:短期看,疫情影响逐步消除,科研端恢复良好,国内工业端景气度依然较差;中长期看,随着投融资回暖,头部企业有望实现收入端高增叠加降本增效,看好核心品种高壁垒同时具备平台化拓展能力的上游企业。优选次序是海外收入占比大(海外工业恢复节奏快于国内),其次是国内科研业务占比大、且海外市场拓展顺利的有突出贡献的公司,建议关注百普赛斯、药康生物、金斯瑞生物科学技术等;其次关注可能对产能和人员进行纠偏(减少产能建设,精简员工)的有突出贡献的公司的盈利弹性,如诺唯赞。

  建筑行业周观点:基建央企订单结构快速调整,海外电力和专业工程订单加速释放

  从新订单结构看,基建央企传统工程订单高增长,而投资类业务大幅缩减。从中国中铁、中国铁建的新订单结构看,新口径的工程承包订单增速较快(主要是公路、铁路、市政这类传统建设领域),中国中铁新口径的“工程建造”新签合同额同比+43.3%,中国铁建工程新口径“工程承包”新签合同额同比+28.5%。相应的绿色环保类业务、投资运营类业务新签合同都大幅度下降,反映基建央企持续落实缩减生态环境治理、高速公路运营等需要较大资本投入的业务的策略,不断的提高资产盈利能力,推动业务模式回归工程服务本质。

  基建央企海外新订单低速增长,海外水利水电和专业工程订单加速释放。上半年基建央企海外订单增速较低,中国中铁/中国铁建/中国建筑海外新签合同额分别为843.6/826.5/599.0亿元,同比+5.7%/-23.0%/7.7%。而上半年海外水利水电和专业工程订单需求旺盛,中国电建/中材国际/中钢国际海外新签合同额分别同比+56.5%/205.0%/95.8%。

  重点推荐:中材国际。2022年,公司境外业务实现盈利收入166.4亿元(+25.3%),占总营收比例43%。2023年上半年,境外新签合同额215.6亿元(+205%)。公司作为全球最大的水泥技术装备工程服务商,境内受益于水泥存量技改需求,积极转型装备制造和运维综合服务商,境外扩大品牌影响力,深耕“一带一路”国家。预计公司2023-2025年归母净利润22.7/25.6/26.3亿元,每股盈利1.00/1.13/1.16元,对应当前股价PE为13.77/12.19/11.87X。综合绝对估值和相对估值,公司合理估值16-17.57元,较当前股价有16.19%-27.59%空间,首次覆盖给予“买入”评级。

  投资建议:上半年财政资金和金融机构信贷对基建的支持力度持续加大,政府部门支持“基建稳增长”意愿强烈,而在项目可行性论证和审批环节矛盾更为激烈,在稳经济压力持续,财政跨期调节必要性增强的环境下,我们大家都认为可以期待政府资金支持力度的持续加大和项目审批条件的适度宽松。一带一路方面,下半年将进入海外项目集中签约阶段,随着部分重大海外项目落地,国际工程订单有望实现集中爆发。重点推荐中国中铁、中国铁建、中材国际、中国建筑、中国交建、建科院。

  银行行业专题:增量资金在买什么? ——理解本轮风险偏好提升下的金融板块行情

  近一年来我国居民存款规模持续高增长。原因主要在于:第一,经济复苏不确定性强,居民收入预期下降;第二,2022年银行理财和公募基金产品投资收益不佳,尤其理财刚兑在2022年实质打破;第三,房地产市场景气度低迷,购房意愿低迷。

  存款高增对银行并非多多益善,引导社区居民财富迁徙、做大中收规模有利于息差和资本充足率稳定。从银行视角看,存款高增尤其定期存款明显地增加不利于息差稳定,银行近期引导存款利率调降,同时加大中收尤其是财富代销考核。从居民视角看,尽管短期存款收益最确定,但长期由于通货膨胀存在,存款是最不“安全”的资产,尤其是经济提高速度高的经济体如美国,居民长期将增量资金配置到共同基金、养老金领域。

  无风险利率下行,居民风险偏好提升带来资管产品增量资金。“存款—现金类理财/货基—纯债产品—“固收+”/混合策略—权益类产品”,这构成理解2023年乃至今后一段时间资产配置的主轴,也将构成金融股权类资产的投资机会。为此,我们观察近期零售资金、公募基金、保险资金、银行理财乃至产业资金、私募资金参与长期资金市场的可能性和规模空间。

  4. 风险提示:本报告为分析框架,文中所涉及个股均为举例之用,不涉及具体的投资建议。具体的投资建议请参考我们相应的个股报告;市场超预期波动风险;我国资产管理行业的监管政策尚处于发展完善阶段,因此存在较大变动的可能性;长期资金市场改革进展受到市场经济环境、宏观政策调控以及法律制度建设等诸多因素约束,存在基础性制度改革推进没有到达预期的风险;长期股权投资、交易性金融实物资产和衍生金融工具是公司投资收益的大多数来自,易受到投资标的盈利情况和宏观经济环境的影响。

  继续推荐周期复苏及AI创新成长两条主线%,子行业中消费电子上涨3.38%,同期恒生科技指数上涨0.69%,费城半导体、台湾资讯科技指数下跌3.96%、3.61%。由于618期间终端销售情况低于备货预期,三季度电子产业链复苏力度有所减弱,但由于传统旺季及同期基数原因,同环比改善趋势依旧,其中尤以面板、封测、被动件表现亮眼。复苏主线推荐面板(京东方A、TCL科技)、封测(长电科技、通富微电)、被动件(洁美科技、顺络电子)、代工(赛微电子、中芯国际);AI创新主线推荐服务器(工业富联、易德龙)、PCB(沪电股份、景旺电子、胜宏科技)、HBM(雅克科技、国芯科技)、存储(北京君正、兆易创新、江波龙);国产替代主线推荐设备(中微公司、北方华创)、材料(鼎龙股份)、零部件(英杰电气)。

  2Q23 MLCC量增价跌,下游需求回暖带动产业稼动率回升。二季度全球Top10厂商整体出货量环比回升15%,同比回升1.2%,其中,村田、太阳诱电、三星电机BB值已分别恢复到1、0.98、0.98。价格这一块由于全球头部厂商稼动率提升较快而继续走跌,根据Trend Force统计,二季度0201型、01005型、0402型、0603型、0805型、1206型MLCC均价分别环比下降4.0%、12.8%、6.6%、17.7%、9.4%、18.5%,并预计三季度跌幅将进一步放大。伴随着3Q23消费电子传统旺季来临,带动被动件需求总量回升,利好竞争格局稳定、产能扩张规模比较小的产业链环节实现稼动率改善,继续推荐洁美科技、顺络电子、江海股份、三环集团、风华高科等。

  3Q23手机面板价格有望趋稳,LCD中长期竞争格局持续优化。据CINNO讯,得益于年中促销季的去库存及手机面板传统旺季,23Q3手机面板价格趋于稳定,7月LTPS面板价格止跌,a-Si/柔性AMOLED面板价格预计3Q23趋稳。与此同时,8月2日深交所终止对惠科创业板IPO审核,惠科股份于回复函中表示,受面板下游消费需求低迷影响,面板市场行情报价下跌,公司2022年盈利能力变弱。我们大家都认为,在经历了长时间陆资厂商大规模扩张、全球产业重心的几度变迁之后,LCD产业的高世代演进趋势停滞、竞争格局洗牌充分,行业有望在此轮温和上行的涨价趋势当中进入稳定盈利新阶段,大厂将在3Q23迎来量价齐升的良好盈利局面,继续推荐京东方A、TCL科技等。

  世界先进二季度晶圆出货量环增,小尺寸面板驱动IC营收环比翻倍。世界先进表示,消费电子科技类产品经历几个季度库存调整后,客户第二季度晶圆需求增加,公司晶圆出货量环比增长23.5%至51.1万片8英寸晶圆,带动营收环比增长20%,预计第三季度晶圆出货量环比增长4%-6%。从平台来看,第二季度大面板驱动IC、小面板驱动IC营收占比分别为23%和10%,环比分别增长32%和100%;电源管理芯片营收占比63%,环比增长7%。我们大家都认为,消费领域的大小面板驱动IC、电源管理芯片均已度过谷底,进入复苏阶段,建议关注相关标的圣邦股份、韦尔股份、芯朋微、艾为电子等。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将发布关于芯粒重大研究计划。7月31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发布《集成芯片前沿技术科学基础重大研究计划2023年度项目指南》,针对集成芯片在芯粒数量、种类大幅度的提高后的分解、组合和集成难题,围绕1)芯粒的数学描述和组合优化理论;2)大规模芯粒并行架构和设计自动化;3)芯粒尺度的多物理场耦合机制与界面理论三个核心科学问题展开研究,发展出一条基于自主工艺提升芯片性能1-2个数量级的新技术路径,培养一支有国际影响力的研究队伍,提升我国在芯片领域的自主创造新兴事物的能力。重点推荐chiplet产业链长电科技、通富微电、芯原股份、中芯国际等。

  新能源汽车国内与海外双轮驱动,打开车规器件增量空间。根据中汽协数据,我国1-6月纯电动汽车销量271.9万辆,同比增长31.9%;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销量102.5万辆,同比增长91.1%,其中比亚迪(YoY+95.9%)、长安(YoY+96.8%)、广汽(YoY+109.9%)保持迅速增加,预计23年中国新能源汽车年销量有望达900万辆。此外,上半年我们国家新能源汽车出口53.4万辆,同比增长1.6倍。随着新能源汽车国内份额提升、海外市场打开成长空间,我国车用功率器件增量空间持续拓宽,推荐关注相关公司斯达半导、时代电气、士兰微、东微半导、扬杰科技及宏微科技。

  半导体:中芯国际、国芯科技、长电科技、晶晨股份、赛微电子、圣邦股份、芯朋微、杰华特、峰岹科技、江波龙、帝奥微、裕太微-U、力芯微、斯达半导、北京君正、恒玄科技、芯原股份、东微半导、通富微电、紫光国微、晶丰明源、扬杰科技、新洁能、华虹半导体、纳思达、宏微科技、士兰微、华润微、天岳先进、时代电气、兆易创新、韦尔股份、澜起科技、艾为电子、思瑞浦、卓胜微、纳芯微

  上半年净利润良好增长。公司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38.65亿元,同比+59.87%;实现归母净利润3.03亿元,同比+48.53%。23Q2,公司实现收入20.52亿元,同比增长65.6%;实现归母净利润1.62亿元,同比增长63.5%。受益于FWA与车载业务拓展良好、锐凌无线并表等因素,二季度公司实现良好增长。

  产品结构和规模效应推动盈利能力提升。二季度公司整体毛利率达23.3%,同比+2.5pct,环比+2.4pct。盈利能力提升主要受益于高毛利率的PC业务回暖,以及FWA与车载业务规模效应释放。费用率方面,公司三项费用率环比提升2.6pct,一方面,公司持续对重点行业投入资源进行深度拓展,并加强全球营销体系建设,二季度销售费用率同环比提升至3.4%;另一方面,公司持续加大研发投入和产品布局,研发费用率环比提升1.8pct至10.2%。

  车载、FWA实现迅速增加,PC业务有望复苏。随着锐凌无线并表,车载业务已成为公司第一大业务板块;FWA领域,公司抓住海外市场4G向5G切换的窗口机遇,实现快速成长。传统PC业务方面,二季度Intel和AMD笔电业务相关板块收入分别环比提升14%和35%,笔电行业需求有望触底回升,公司PC业务领域有望实现恢复。

  5G和智能模组持续布局,受益端侧AI发展。报告期内,公司先后推出5G R17模组、RedCap模组以及MTK车载5G平台模组等产品,完善5G产品线布局和迭代。智能模组方面,公司发布基于高通QCM4490解决方案的5G R16智能模组SC151系列。高通近期宣布将和Meta合作推动Llama 2模型在骁龙芯片的端侧部署,端侧AI持续验证,公司智能模组布局有望受益。

  发布新一轮股权激励计划,调动团队积极性。公司发布2023年限制性股票激励计划(草案),拟向激励对象(共245人)授予210万股限制性股票,授予价格为11.13元/股。公司层面业绩考核要求为:以2022年营业收入为基数,2023-2025年营收增长率分别不低于41.68%/77.10%/112.52%,对应营收规模分别为80/100/120亿元。

  2023年上半年收入同比增长4.51%,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25.73%。公司2023年上半年实现盈利收入5.44亿元,同比增长4.51%;归母净利润0.97亿元,同比增长25.73%。单季度来看,2023年第二季度实现盈利收入3.07亿元,同比增长48.98%;归母净利润0.56亿元,同比增长134.15%。第二季度收入业绩高增长,主要系测试仪器和温度环境测试仪表收入大幅度增长带动。2023年上半年公司毛利率/归母净利率为41.57%/17.50%,同比变动+6.64/+2.94个pct;2023年第二季度毛利率/归母净利率为41.80%/17.93%,同比变动+6.74/+6.76个pct,盈利能力明显提升,主要系产品结构优化,高毛利的中高端产品收入占比提升,和产品提价、大宗商品企稳和人民币贬值等原因所致。费用端,2023年上半年销售/管理/研发/财务费用率分别为8.41%/5.84%/8.25%/-0.73%,同比变动+2.80/-0.23/+2.09/+0.05个pct,主要系加大销售团队建设和市场开拓力度,以及加大研发项目投入所致。

  仪表业务稳健发展,中高端测量仪器迅速增加。分业务板块来看,1)测试仪器:2023年上半年收入0.69亿元,同比增长29.60%,毛利率41.20%,同比增加13.26个pct,中高端仪器收入同比增长106.05%,毛利率46.62%,同比提升11.47个pct。第二季度测试仪器收入0.41亿元,同比增长83.16%。公司推出4GHz带宽数字示波器,26.5GHz信号分析仪等新产品,中高端产品放量带动收入高增长,且盈利能力显著改善。2)温度及环境测试仪表:2023年上半年收入1.29亿元,同比增长9.35%,第二季度收入0.64亿元,同比增长44.35%。上半年温度及环境测试仪表业务毛利率40.10%,同比增加3.01个pct。公司发布多款高端红外热成像仪产品,丰富产品线%,毛利率50.14%,同比增加2.88个pct。第二季度收入0.21亿元,同比增长25.24%,实现稳健较快增长。4)通用仪表:2023年上半年收入3.05亿元,同比下降0.37%,毛利率41.20%,同比增加7.44个pct,保持稳健发展。

  投资建议:公司是国内领先的综合性电子测试测量仪器仪表企业,仪表业务国内领先并保持稳健增长,电子测量仪器业务经过多年研发布局步入加快速度进行发展期,中高端新产品将有效提升产品档次,改善产品结构,有望在产业升级及国产替代加速趋势下实现迅速增加。考虑到公司高端仪器产品顺利放量,我们小幅上调公司2023-2025年归母净利润预测至1.84/2.39/3.05亿元(前值1.69/2.13/2.69亿元),对应EPS为1.66/2.16/2.75元,对应PE为27/21/16倍,维持“买入”评级。

  2023H1营收/归母净利润同比-29.50%/+2.92%。公司2023H1实现营业收入11.87亿元,同比下降29.50%;归母净利润0.93亿元,同比增长2.92%;扣非归母净利润0.82亿元,同比增长4.42%。公司营收下滑主要系医学检验感染类检验测试业务下降所致,剔除医学感染类业务公司23H1营收同比增长45.61%,核心业务收入保持迅速增加。单季度看,23Q1/Q2公司实现盈利收入5.25/6.62亿元,同比变动-1.50%/-42.49%;归母净利润0.09/0.84亿元,同比变动+68.08%/-1.29%。

  盈利能力显著优化,现金流情况大幅改善。盈利能力方面,2023H1公司毛利率/净利率为44.44%/7.89%,同比变动+9.57/+2.44个pct。主要系盈利水平较低的医学检验感染类检验测试业务大幅度减少,同时公司持续优化集团化管理,改善人力结构,业务协同发展效率提升所致。期间费用方面,销售/管理/财务/研发费用率分别为15.36%/10.75%/-0.17%/8.64%,同比变动+4.88/+3.37/-0.41/+2.32个pct。现金流方面,公司经营性现金净额1.47亿元,2022H1为-0.41亿元,现金流状况大幅改善。

  主业多元发展,夯实核心竞争力。实验室建设方面,公司上海大型新能源汽车三电实验室即将落成投产、山东总部大厦及研发中心土建全部完成、西安公司大厦及创尼军工实验中心一期顺利投产,高水平实验室建设继续推进。业务经营方面,1)生命科学与健康环保:公司再次中标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2023年食品安全监督抽检任务,多家子公司承担第三次土壤普查项目和盐碱地项目,同时连续三年承担国家海洋航次调查任务。2)汽车及其他消费品:公司新获宝马、小鹏、理想等汽车品牌相关测试能力认可。截至目前,公司已获得覆盖欧美日韩及国内主流品牌近70余家主机汽车厂商认可。

  外延并购稳步推进,业务能力继续完善。1)传统业务:公司收购湖北中佳合成制药,形成原料药GMP生产体系和生产能力,在生物医学领域实现了提供一体化、端到端的药品研发和生产服务能力。2)计量业务:公司收购合伯检测(上海)、吉林钛合,可覆盖石油化学工业、天然气、矿山冶金等12个行业,为公司在东北、华东地区计量业务的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业绩实现稳定增长,盈利能力持续提升。2022年公司收入9.83亿元(+26.3%),归母净利润2.51亿元(+32.1%)。23Q1公司收入2.78亿元(+32.3%),归母净利润0.88亿元(+31.2%),业绩延续高增长态势。从毛利率看,22年和23Q1毛利率分别是58.5%(-5.0pp)和66.0%(+3.6pp),预计后续毛利率稳中有升。从费用率看,22年四费率33.4%(-5.3pp),其中研发费用率与财务费用率会降低,23Q1四费率29.3%(-0.1pp),盈利能力持续提升。

  电化学发光和糖化驱动IVD业务高增长。IVD市场规模持续增长,免疫为其最大细分品类,占比32%,而化学发光为免疫诊断的主导技术,公司选取与罗氏相同的电化学发光路线,具有稳定可控等优势,叠加高端产品eCL9000上市,有望助力公司于进口替代中快速提高市场占有率。此外,糖化血红蛋白检测需求随我国糖尿病患者数量增加而扩大,叠加H100Plus性能和检验测试能力实现全方面提升,该业务板块有望持续放量。

  光电医美布局进入收获期。“轻医美”凭借风险低、无创和恢复期短等优势俘获大批消费者,其中光电类项目因以紧致抗衰等微创项目居多,占据了非手术类医美市场一半以上的市场占有率。公司在收购整合的基础上,突破核心关键技术,光电医美产品持续推陈出新,2022年底公司体外冲击波治疗仪(冷拉提)上市,凭借无痛安全等优点,成为抗衰重磅产品;2023年上半年公司超声治疗仪(超声V拉美)上市,有望进一步补充光电医美大单品管线;在重磅产品推动下,医美业务有望持续放量。

  消费者健康端布局延伸可期。随着新技术应用和政策支持,康复医疗器械“智能化、精准化、远程化”趋势明显,居家康复市场成长性高。公司于2022年成立消费者健康事业部,针对美容和康复领域打造能够很好的满足居家需求的产品,2022年治疗与康复家用业务营收990万(+42.9%),随公司进一步重视消费健康业务,家用业务有望持续高增长。

  财务表现:广告业务保持强韧,云业务高增长,裁员降本利润端优化明显。①整体:FY23Q2公司实现盈利收入746亿美元(同比+7.1%,环比+6.9%),GAAP毛利率57.2%(同比+0.4pcts,环比+1.1pcts),GAAP净利润184亿美元(同比+14.8%,环比+22.0%),优于市场预期。②分业务:谷歌服务收入663亿美元(同比+5.5%,环比+7.0%),这中间还包括:谷歌搜索业务收入426亿美元(同比+4.8%,环比+5.6%),Youtube广告收入77亿美元(同比+4.4%,环比+14.5%),谷歌网络服务收入79亿美元(同比-5.0%,环比+4.7%),其他类业务收入81亿美元(同比+24.2%,环比+9.8%)。谷歌云业务收入80亿美元(同比+28.0%,环比+7.7%)。③后续展望:公司对广告业务较为乐观, 在YouTube上看到广告商支出持续稳定的迹象。公司预计云业务依旧面临下游客户优化成本压力,但同时公司也看到客户对AI优化基础设施、LLM、AI平台服务和新的生成式AI产品(如DuetAI)很感兴趣,尽管还处于早期阶段,公司会积极投资,同时继续专注于盈利增长。

  业务亮点:①谷歌广告业务保持强韧:搜索广告强大二季度呈现增长韧性(同比+4.8%),YouTube广告业务表现良好。②得益于AI热度与降本增效,云业务收入与利润表现积极:GCP收入同比增速与一季度持平未出现下滑, 盈利率提升至4.9%(上季为2.6%,去年同期为-9.4%)。③降本增效,盈利改善:通过连续两季度的裁员和放缓办公设施建设等举措有效缩减了开支,对利润端的改善明显,毛利率57.2%(同比+0.4pcts),营业利润218亿美元(OPM 29.3%,同比+1.4 pcts)。

  公司概况:全球搜索巨头,长期深耕AI领域积淀深厚。谷歌服务是公司的核心业务,包括Chrome浏览器、搜索、YouTube等广告业务和Google Play(安卓系统),汇聚海量流量与强大生态,为公司现金奶牛。谷歌云为战略性基础设施,是全球第三大云商,后续有望受益于AI发展。同时公司布局无人驾驶等创新业务,以提升长期科技竞争力。

  二季度收入增速加快,盈利保持大幅改善。公司2023年上半年实现盈利收入22.8亿/+9.3%,归母净利润2.6亿/+70.3%,扣非归母净利润2.5亿/+70.3%。其中Q2收入12.1亿/+14.1%,归母净利润1.7亿/+100.1%,扣非归母净利润1.6亿。线下消费回归常态后,公司收入实现加速增长;在产品结构优化及原材料成本降低的影响下,公司盈利实现大幅度的提高,利润高速增长。

  二三品类顺利开拓,云平台收入保持强劲增长。2023H1公司智能摄像机收入增长5.3%至15.1亿,智能入户增长27.2%至1.9亿,其他智能家居产品增长70.3%至0.9亿,云平台收入增长23.2%至3.8亿。二三品类及云平台收入增长较快,已成为公司收入的主要拉动力,但规模依然较小,后续有望持续贡献增长动能。

  经销商及线上渠道稳健增长,直营店增速领先。2023H1公司经销商渠道收入增长10.9%至12.6亿,仍是公司的第一大渠道;线C及电商直营平台收入分别增长18.3%和12.1%至2.3亿和1.3亿,线上天猫及京东渠道均有较快增长;专业客户(电信运营商、家居工程商等)收入下滑11.8%至2.7亿;直营店收入增长30.2%至123万元,体量仍小,但预计随线下开店进度加速,后续有望贡献新增量。

  毛利率大幅度的提高,费用投入加大,盈利持续改善。H1公司毛利率同比提升7.5pct至43.0%,主要系:1)高毛利的云平台收入占比增加,且云平台随着规模效应增加,毛利率依然有所提升,H1对毛利提升贡献占29%;2)原材料成本下降,公司智能家居摄像机毛利率同比提升9.1pct至39.6%,对毛利提升贡献61%;3)高毛利的线上及直营店渠道占比提升。Q2公司毛利率提升8.6pct至44.6%,提升幅度有所扩大。公司家居摄像头硬件产品的毛利率接近40%,超过历史水平,说明公司产品的议价能力在不断的提高。公司费用投入有所增加,2023Q2销售/研发/管理/财务费用率分别+2.9/+3.1/+0.1/-1.5pct至14.9%/17.1%/3.4%/-2.7%。销售费用增加主要系渠道扩展,同时公司对新产品、新技术的研发投入进一步加王兆康大,财务费用下降主要是募集资金利息和汇兑收益增加。公司2023Q2归母净利率增加6.0pct至12.9%,环比Q1加速提升,创下单季度利润率最高值。

  顺络电子(002138.SZ) 财报点评:单季度营收创历史上最新的记录,LTCC等新产品表现亮眼

  上半年营收同比上升9.17%,归母净利润同比下降12.83%。公司发布中报,1H23实现盈利收入23.3亿元(YoY 9.2%),归母净利润2.6亿元(YoY -12.8%),毛利率33.9%(YoY -1.1pct),其中2Q23营收13.1亿元(YoY +15.9%,QoQ +27.5%),归母净利润1.8亿元(YoY +34.1%, QoQ +117.7%)。这是公司单季度营收首次突破13亿元,创历史上最新的记录,这主要得益于公司长期围绕汽车、光伏储能等新兴领域布局,随市场逐步回暖,战略红利释放,新客户和新产品拓展顺利。

  2Q23毛利率环比提升3.0pct,净利率环比提升5.6pct。1H23毛利率33.9%(YoY -1.1pct),其中2Q23毛利率35.2%(YoY +1.5pct, QoQ +3.0pct),环比显著回升主要系消费电子及通讯市场订单增加,产能利用率持续提升,固定成本分摊,人工效率提升所致。1H23期间费用率同比提升2.8pct至16.4%,其中销售、管理、研发、财务费用率分别同比提升0.2、1.1、1.1、0.3pct。

  新兴领域持续耕耘,下半年业务有望继续增长。公司在新能源汽车市场重点客户渗透率持续提升,汽车用高可靠性电子变压器、电动汽车BMS变压器、高可靠性各类电感等产品,已经被海内外众多知名汽车电子企业和新能源汽车企业批量采购,大量新业务正在设计导入,下半年业绩有望超过上半年。光伏新能源重要客户、新产品拓展顺利,公司已专设光伏相关业务子公司,目前部分产品已批量出货,为相关业务带来增长动力。

  投资建议:我们继续看好公司汽车电子、光伏储能等新业务持续迅速增加,同时看好2023年消费电子市场景气度回升,公司产能利用率、人工效率逐步恢复。我们预计23-25年公司归母纯利润是6.32/8.55/11.03亿元(YoY 45.9%/35.4%/28.9%),对应PE为32.0/23.7/18.4倍,维持“买入”评级。

  上周市场回顾。上周A股市场主要宽基指数全线上涨,创业板指、中小板指、中证500收益靠前,收益分别为1.97%、1.45%、1.41%,上证综指、沪深300、中证1000收益靠后,收益分别为0.37%、0.70%、1.08%。从成交额来看,上周主要宽基指数成交额均有所增加。行业方面,上周综合金融、计算机、非银行金融收益靠前,收益分别为5.38%、4.12%、4.1%,医药、煤炭、纺织服装收益靠后,收益分别为-3.23%、-1.79%、-1.06%。

  市场情绪:今日收盘时有33只股票涨停,有12只股票跌停。昨日涨停股票今日高开高走,收盘收益为5.42%,昨日跌停股票今日收盘收益为-5.90%。今日封板率85%,较前日提升41%,连板率41%,较前日提升26%,从封板率和连板率来看,市场情绪较为高涨,封板率创近一个月新高,连板率创近一个月新高。

  公司是大型有色央企龙头,拥有完整铝产业链。中国铝业成立于2001年,控制股权的人为中铝集团,实控人为国务院国资委。公司主要营业业务包括四大板块:氧化铝、原铝、贸易、能源,其中铝主业方面已形成了铝土矿-氧化铝-电解铝-铝合金的完整产业链。2022年,公司氧化铝产量1764万吨,国内市占率21.5%;电解铝产量688万吨,国内市占率17.1%,是绝对的铝行业龙头。

  并表云铝股份,优化业务布局。云铝股份是国内最大的绿色铝供应商,拥有305万吨绿色铝产能以及完整的绿色铝产业链。2022年11月,公司完成了第三次对云铝股份的收购,至此持有云铝29.1%的股权,成为云铝的第一大股东,并实现并表。对云铝的并表有助于公司进一步巩固行业龙头地位,同时也能够依托云铝在清洁能源方面的优势提升公司绿色铝产能占比。

  电解铝即将触及产能天花板,限电减产导致行业供需错配。供应端,2017年之后电解铝产能从以煤电为主的地区转入以水电为主的云南、广西等地,部分水电站调节性能较差,全年发电量分布呈现丰水期多、枯水期少,造成电力供应不稳,电解铝企业频繁限电限产,国内电解铝运行产能以及产量可能已见顶或接近顶部。需求端,2022年国内房地产开工和竣工数据低迷,2023年房地产竣工端向上的弹性较大,建筑地产领域对铝的需求量有望由2022年的757万吨增长至833万吨,同比增速10%。

  电力等原料成本下降,盈利水平抬升。电解铝的完全成本由氧化铝、电力、预焙阳极、氟化铝等环节构成,其中氧化铝和电力各占总成本的35%左右,预焙阳极占总成本的15%左右,三者合计占据成本的85%左右,电解铝的盈利能力与三者价格关系紧密。今年以来,随着石油焦和煤炭价格大大下跌,电解铝单位盈利显著提升。

  盈利预测与估值:近年来央国企改革全面强化,考核持续升级,在此背景下公司将持续实行降本增效,加速业绩释放。预计2023-2025年公司归母净利润77.84/90.66/102.36亿元(+85.69%/16.47%/12.90%),EPS分别为0.45/0.53/0.60元。通过多角度估值,预计公司合理估值6.79-7.70元,相对目前股价有7.27%-21.57%溢价空间,首次覆盖给予“增持”评级。

  国内领先的园区级大规模数据中心运营商。企业成立于2009年,2022年借壳普丽盛重组上市。公司在京津冀地区布局园区级大规模数据中心,并在长三角、大湾区、成渝经济圈、甘肃等地进行拓展,全国规划共56栋数据中心、约29万架机柜,布局规模位居国内第三方IDC企业领先位置。近年来公司发展迅速,2019-2022年,公司营收和归母净利润复合增速分别为40%和112%。随公司数据中心陆续完工和上架率提升,业绩有望维持增长。

  东数西算与AI催化,行业景气度有望提升。(1)“东数西算”工程推进,数据中心作为核心基础设施持续建设;(2)运营商加速拓展新业务,资本开支结构向云网侧倾斜;(3)AI发展依赖智算中心建设,有望驱动科技公司资本开支触底回升。基于此,IDC 需求侧有望回暖,行业景气度提升。供给侧,政策考核趋严下,存量逐步出清,供需关系有望进一步改善。

  布局核心区域,绑定运营商客户,竞争力出众。公司具备以下竞争优势:(1)布局核心节点,规模突出且扩容能力强,自运营模式下资产运营效率高。同时,公司在一线城市周边布局具备成本和电价优势。(2)批发型销售模式下深度绑定运营商,签订10-15年长约保证价格和现金流稳定,借助运营商资源开拓字节等优质计算机显示终端,也有助于节省营销成本。(3)公司也正快速推进高密机柜和液冷机柜应用,有望提升机柜平均功率,受益AI发展。

  业绩承诺和股权激励彰显成长信心。公司业绩承诺规划2021-2024年扣非归母净利润CAGR超50%,对应2024年扣非归母净利润21亿元;股权激励进一步提出25-27年业绩目标,即以2024年净利润为基数,2025-2027年净利润增长率分别不低于50%/75%/100%,24-27年CAGR为26%,彰显成长信心。

  黄金行业优质企业。公司业务包括矿山和冶炼,核心产品为黄金,别的产品包括铜、钼等。控制股权的人中国黄金集团是我国黄金行业中唯一一家中央企业。依托控制股权的人优质资产注入、市场并购、现有矿区探矿增储等工作,公司资源量及产量稳步增长。2022年,公司生产矿产金19.93吨,矿山铜7.93万吨,实现归属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21.17亿元,净资产收益率8.2%。

  集团资产注入助力公司成长。截至2022年底,公司保有资源储量金金属量507.3吨,铜金属量226万吨,钼金属量46.96万吨,矿山资源丰富但较为分散。2022年公司收购集团持有的西和矿业90%股权;2023年一季度收购集团内蒙古金陶39%股权;2023年5月公告拟收购集团持有的莱州中金100%股权和集团对莱州中金的债权,纱岭金矿建设项目是集团“十四五”重点项目之一,设计年产能10吨。公司黄金产量有望迎来新一轮快速增长。

  金、铜、钼、冶炼多元发展。公司旗下子公司数量众多,近年来利润贡献主要来自于内蒙古矿业有限公司、湖北三鑫金铜股份有限公司、河南中原黄金冶炼厂有限责任公司,以及部分黄金产量超1吨的企业。内蒙古矿业资源储备丰富,铜钼产量稳定,受益铜、钼价格景气业绩持续增长。湖北三鑫主要生产金、铜,控股安徽太平生产铁矿,资源有保障。中原冶炼厂冶炼技术先进,具备规模优势。多种业务收益保证公司未来发展的潜在能力,弱化单一商品市场波动影响,保障公司盈利稳定性。

  加息终点预期走强,看好黄金中长期走势。上半年金价走势一波三折,随着经济数据及预期变化不断调整。但美国6月非农数据意外低于预期,通胀数据加速下降,叠加零售销售环比增长没有到达预期,各项变化给美联储后期暂停加息提供更多的灵活性,紧缩周期或已接近尾声,目前市场一致认为后续不会进一步加息,对金价形成支撑。从中长期角度来看,地缘因素复杂,各国央行购金对金价形成向上推力。

  盈利预测与估值:公司黄金主业经营稳健,通过收购集团资产形成黄金、铜、钼、冶炼多元发展的业务格局。未来,随着优质资产注入以及现有资源挖潜,公司矿产金产量有望提升。我们预计公司2023-2025年归属母公司净利润29.8/33.0/35.3亿元,年增速分别为40.5%/10.9%/6.9%。通过多角度估值,我们大家都认为公司股票合理估值区间在12.4-13.9元之间,相对于公司目前股价有17%-31%溢价空间,首次覆盖给予“买入”评级。

  财务分析:近年收入提升较快,2023年

在线留言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