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使得博物馆、科技馆现实的大门被无奈地关上,但一扇扇云端的大门却意外地被打开了。
从今年2月开始,国内外多家博物馆、科技馆与抖音、淘宝、腾讯、快手等平台合作举办直播活动,带着观众“云看展”。
目前,随着国内疫情防控形势持续向好,已有多家博物馆陆续宣布恢复开放,但这些通往历史、文化与艺术殿堂的云端大门,却不会就此关上。
“刚开始会有一些紧张,但马上就适应了。”3月9日,直播一结束,内蒙古科技馆辅导员石佳玉立即脱下了厚重的“宇航服”。汗水虽然打湿了衣服,但她仍难掩兴奋之情,这是她第一次通过直播的形式为观众服务。
从科技辅导员变身网络主播,对于石佳玉来说是第一次。通过直播形式带着观众“云游”科技馆,对于内蒙古科技馆来说也是第一次。
3月5日、6日、9日,内蒙古科技馆联合内蒙古广播电视台,在内蒙古广播电视台融媒体直播平台上策划开展了“云游科技馆”直播活动。三期直播,总点击量超过54万人次。
疫情突如其来,给内蒙古科技馆这个“直播新手”准备的时间并不多。“我们只可以一边做一边摸索。疫情期间,中小学不开学。抗疫是责任,科普也是我们的责任。所以即使无经验,我们也一定要去试一试。”内蒙古科技馆展教部副部长毛彦芳介绍说,“一开始,紧张是肯定的。第一场直播之前,我们反复拿着手机录制、演练、回看效果。好在我们的科技辅导员对展厅太熟悉了,一旦进入状态,就很流畅了。”
3月5日的第一期直播活动,科技辅导员们选择了科技馆“魅力海洋”和“生命与健康”展厅中的代表展品进行介绍。对于直播效果到底会怎么样,毛彦芳等人心里都没底。直到当天线万人,不少观众在评论区留言“讲得太好了”“还想看”,他们才松了一口气。“这给了我们极大的鼓舞。”毛彦芳说。
有了第一天的经验,后面的两期直播,辅导员们更加放松,更注重与观众的互动。在“探索与发现 创造与体验”和“宇宙与航天 科技与未来”展厅,科技辅导员亲身示范360度自行车、三维滚环等展品,带着观众一起进入1:1复制的“天宫一号”里参观,引得观众留言“过瘾”,表示“等科技馆开馆后,一定要亲自体验一把”。除了介绍展品外,他们还带着观众一起结合当下热点做科学小实验,比如在家制作可以发射的迷你小火箭等。
“辅导员们的状态越来越轻松,与观众的互动也慢慢变得多。因为互动需要看手机,还有观众留言说,这个主持人怎么总看手机,是不是忘词儿啦?特别好玩!”毛彦芳笑着说。
2月14日,在B站直播间,木木美术馆的“被禁足的艺术”直播吸引了大批艺术爱好者;2月20日至22日,在抖音App,“在家云游博物馆”直播持续了三天九场;2月23日,在淘宝直播间,近1000万观众跟着中国国家博物馆、甘肃省博物馆、敦煌研究院等八大博物馆“云春游”;3月1日,拥有1388年历史的布达拉宫也首次试水网络直播,开放了极少对外展览的馆藏珍品,一小时内观看人数超百万,相当于其近一年的游客接待量
云端的大门也通向海外。快手与大英博物馆合作,邀请金牌解说开启了中国直播夜,一个半小时的时间内便收获了200万快手“老铁”们送出的50万个赞;启动“行走的文明”直播项目,走进西班牙、荷兰等国家的文森之家、巴塞罗那蜡像馆、马德罗丹小人国、埃舍尔博物馆等小众博物馆,1小时的线上游客总数超过了百年以来文森之家的线下总游客量,是巴塞罗那蜡像馆全年总游客量的四倍。
“博物馆是历史的浓缩、时间的凝结。疫情使人们无法前往博物馆进行在场体验,这样的情况是前所未有的。这时候,只有技术才能突破空间的约束,把博物馆送上门,让博物馆里深藏的历史和文化走入千家万户,而不是像往常那样千家万户走向博物馆。”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旅游科学学院教授厉新建说。
除了疫情期间没办法亲临博物馆外,直播云游也让大家发现了不少线上游览的好处,这也是火爆的一大原因。
“在周末和节假日,我们馆一天的人流量能达到1万人,展厅里比较拥挤、嘈杂,要想进一步探索、体验某个展品,是不太容易的,听讲解的效果也不太好。但在线上,你坐在家里就可以舒舒服服地看到展品、听到辅导员清晰完整的讲解。”毛彦芳说。“当然,线上游览也不可能完全代替线验。不少观众看完直播后,都表示以后一定要去实地操作体验一下。线上、线下活动是互相补充的。”
“疫情之前,不少博物馆、科技馆就已经开展了数字化工程,这次疫情刚好给了这些博物馆们集体展现数字化成果的机会,也深刻影响了那些不进行数字化发展的博物馆。这一定会促进整个博物馆领域的数字化工作,对博物馆业更好发展也是一次集体教育和意识培训。”厉新建说。
3月13日起,上海博物馆、上海科技馆、常州博物馆、无锡博物院等陆续恢复对外开放。但此次疫情催生的直播云游等数字化新方式对博物馆业态的影响,却不会因此结束。
“用虚拟的、数字化的方式展现馆藏、解说历史、传播文化,不仅是疫情中的权宜之计,更应该成为长久之策。”厉新建说,“尤其是一些高冷的博物馆,利用技术方法可以突破区域限制,让更多人熟识,真正发挥博物的作用,这才是博物馆应有的样子。博物馆要想更好地走入寻常百姓家,就要用人们乐于接受的方式、易于理解的语言来展示和解说,要把沉重的历史转化为时尚的产品,让高高在上的文化变得平易近人、轻松活泼。”
“此次疫情让大家进一步看到了互联网对博物馆未来发展的重要性。”北京大学文化产业研究院副院长陈少峰说。但他强调,除了积极融合新技术方法之外,更重要的是思维的转变,即把提供藏品展示服务转变为提供文化体验服务。
“当前博物馆的数字化更多的还是停留在物的层面,但仅仅是把藏品用数字化方式展示出来,还远远不足。应该更深入地挖掘博物馆资源、讲好故事、融入更丰富的内容,在此基础上开发虚拟形象、文创产品等衍生品。同时,可以把博物馆内容做主题化。比如设计某一个主题,由几座博物馆联动,将线上游览、线下研学结合起来,让博物馆更着迷。”陈少峰建议说。
在厉新建看来,此前虽然一些博物馆已经做了数字化,但是大多没能建立起很好的展示平台,有些建立了展示平台但没能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少部分引起了人们的关注但没有效地“带货”,这些都不能算最理想的状态。“博物馆如何以开放的姿态让馆藏资源成为社会多元创意的源泉、创新的依托,如何跟上潮流培育和整合具有私域流量的播主或网红导游,如何让作为形式的技术和作为内容的文化之间更好地结合,如何让线上博物馆成为既愉悦身心又有追求意义的融合载体,如何让线上博物馆既赶了时髦又能在受众心里有所沉淀,凡此种种,也是不小的挑战。”
在此次的“云游博物馆”浪潮中,这样一些问题得到了一定的回应。比如用弹幕和评论的方式,带动了观众与讲解员、观众与观众之间的互动,打破了此前线上游览的孤独感;在讲解文物的同时,在直播页面附上相关文创产品的购买链接,甚至请文创设计师出镜讲解,形成了从观展到购物的无缝衔接;不进展馆,没有文物,就在自家客厅用一部手机、一台平板电脑,也能吸引几十万人在线观看,在博物馆直播中走红的西安碑林博物馆讲解员白雪松,被网友称为“文博界李佳琦”“西安窦文涛”。
淘宝直播负责人简柔在此前接受各个媒体采访时谈到,博物馆直播带来的大量曝光,吸引了全国1000多个景区前来咨询合作,科技馆,甚至海外的博物馆,都已在洽谈未来几周的活动。